close
在01遊記寫單車遊記許多年,因單車慢活小旅行相同興趣啟發後,而開始撰寫遊記結交四方好友,我與台南建葛格,彰化james(OPEN醬)成為版上遊記結成知已之交,雖然素眛平生,總在一方發文之後,另二位無不率先回應交流創作與騎程心得。
常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眾志成城的起心動念及建葛格力邀下,我們三人相約『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產業文化活動』曾文區農田巡禮單車57k挑戰賽中相約而騎。

為了完成約騎我前一天便趕到麻豆,以便參加第二天0600出發的單車活動。
因為麻豆市區腹地較小,主辦單位找到近郊海埔地區池王府協助舉辦活動,利用池王府廣大廟埕及設備完善的香客大樓讓遠到車友提早入住減去奔波之苦。

「王爺埔」,位於台南縣麻豆鎮海埔里,村民們追隨著數百年來,他們自唐山遷移來的先人的腳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作、養殖維生。
池王爺數百年來護衛、保祐這一群人們,庇祐村民身體健康,農作物能豐收,因而憨厚的村民也以最虔誠的信仰來回報池王爺,一生一世,代代延綿.....

雕樑畫棟的麻豆池王府,踏入巍峨的廟門廣場,廟門正面為「三川門」,與東西兩側鐘鼓樓門首,後殿為觀音殿。

海埔里是麻豆偏遠地區,卻建設一座大廟成為居民信仰中心,這裡還能WIFI無限上網,台灣真是科技島,連濱海廟埕都能上網,科技真是無遠拂屆呀。

為方便遠到車友參加,大會早在出發前一日搭起牌樓,明天0600車友在此一起鳴槍出發。

廣場石碑說明王爺埔由來:
三百多年前,麻豆原為濱海地帶,海埔庄位於海岸沙洲。先民來自福建省同安縣馬巷鎮,迎請池府千歲乙尊入境,神威顯赫,澤及八方。
在此同時,麻豆港北門嶼間的河道漂來一艘小樓船,船中神案上並排五尊代天府巡狩千歲爺,各庄漁民爭民爭迎奉祀,但眾意難決,於是祈求神明法駕,此時三王吳府千歲神威大顯,指定海埔為駐駕吉地,此地遂名為王爺埔。

當時海埔漁民財力有限,無法建大廟,於是搭起草寮供奉王爺,從此漁民收獲大增廟宇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底,麻豆迎香,南鯤鯓李、池、吳三府千歲均回鑾王爺埔與開基池王會駕。

歷經多次改建廟埕遺留陳年石柱舊建材,以追憶前人建廟之辛勞。

池王神顯地靈,如今廟宇堂皇,氣勢非凡,與兩代天府鼎足而三,而王爺埔集諸王造謁之賜,風采獨特,新南瀛勝景選拔特以海埔謁王並列「南瀛十勝」傳世。

住宿車友報到時間是1500,大家一直等到1530還是不見主辦人薛大哥現身?

終於薛大哥現身了,開始接受車友的入住報到。
薛大哥剛忙完騎行路線標示,又一路趕到海埔,等一下還要陪我們導引參觀麻豆景點。

接著麻豆農會科長陪我們到香客大樓入住,簡單的大通舖床位非常乾淨,讓我想起當年入伍的營區…

算算時間還有空檔,薛大哥還在等晚到車友,大家先逛逛池王府著名的軍史公園:
池王府為台灣首創與國防部合作建立軍史公園之廟宇,利用池王府廣大之廟埕,配合原有風景優美庭園,斥資興建軍史公園。(陸航輕型教練直昇機)

展示各軍種除役之武器軍備實物,包括F-5E戰鬥機、坦克車、防空飛彈....

雖然都是二戰及二線退役軍武,但保養維護的很用心,是一般民眾難得實際目睹三軍戰備武器陳列展。






1700一到薛大哥騎上公路車帶我們騎歷麻豆與「吃好料」…

來到麻豆中山路口,這裡是麻豆知名小吃---碗粿的大本營。
提到麻豆碗粿第一個聯想到就是「阿蘭碗粿」,薛大哥說:「阿蘭是給觀光客吃的,麻豆在地人都吃中央市場內的「碗粿助」。

從中山路到興中路,這條大馬路就是麻豆最熱鬧的市中心。一般來說只要開起麥當勞速食店的路,就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或市中心。

護濟宮歷史逾二百年,隱身在市街不起眼處,麻豆人直稱媽祖宮,始建於清乾隆46年,奉祀媽姐,已被文史單位認定為國家三級歷史建築古跡。

護濟宮古文物中最值一看的是吉祥圖騰木雕三腳蟾蜍。農會科長說,廟方在拜堂上方的兩隻三腳蟾蜍木雕,左邊一隻咬著如意,右邊則部分被鳥搶走,蟾蜍的腳在爭鬥中斷裂,卻仍舊緊抓著不放,象徵守住財富,財源滾進,是全台廟宇少見的創意木雕蟾蜍。

麻豆因其出產遠近馳名的文旦柚,自古以來就有「柚城」之名。由於麻豆擁有先天優質的地質與氣候,加上果農們世代相傳的管理經驗,因此具有獨特的細緻果肉與甘甜滋味,在家家戶戶門前都會種上幾棵。

文旦已是麻豆的代名詞,連區內幾所國小校名都與「文旦」相近,計有文正國小、培文國小。
總不能叫「文旦國小」吧?

歷經三百多年歲月的麻豆小鎮,曾經那麼的光鮮亮麗,經過時間的歷練,流下了許多的歷史文物、古蹟等。
薛大哥帶我們騎著單車好好的去探訪感受一下麻豆的歷史起源…

薛大哥問大家眼裡的麻豆是怎樣呢?來到「麻豆古海文化園區」就能話說從頭…
麻豆開發甚早,遠在荷蘭據台,稱此為「Mattau社」,為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

二百餘年前,麻豆原為一荒涼濱海地帶,麻豆港則為倒風內海東南方之岸港因得海運之便,隨著海盜、荷蘭人、與漢人移民,先後來到麻豆,經由港口輸出鹿皮、砂糖,等對外貿昜,也開啟麻豆與世界接軌的契機。

後因天然環境改變,麻豆港航道漸淤塞變成窪地,海岸線乃漸次西移,原本濱海之西拉雅平埔族社遂成為內陸地域。
後經文史人士爭取開挖舊遺跡,在水堀頭一帶重現碼頭遺舊跡,甚至於挖到馬骨遺骸及當年港區工作用品,足証當時麻豆港之繁華。

市政府將所有文物統一陳列在「倒風內海故事館」內典藏。

麻豆的開發年代甚早,至今仍保有豐富地方文化資產、風采迷人的人文史實與淳樸的民情風俗,在薛大哥帶領解說下我們收獲不少。

水堀頭遣址,大家在此合照,見証此行。

接著前往總爺藝文中心參觀…

總爺藝文中心的前身,是創建於1910年的「總爺糖廠」。縣府時期改建成木製招待所、磚造餐廳、社長宿舍等四棟歷史建築。


後將日式庭園與樟樹綠色隧道公告為縣定古蹟,後正名為「總爺藝文中心」全力經營在地藝文活動,成為糖廠轉型成功者。

時間接近七點,打開車燈返回麻豆市區。

華燈初上的麻豆與白天有截然不同風情。略事休息後於夜幕低垂時分回到市區,街頭一改白天車水馬龍景況。

來到車友開設的火鍋店享用晚餐。

麻豆車友真是熱情,每位住宿的車友都能享用豐盛火鍋,這是住宿者才能享有的待遇。

藥膳火鍋湯頭香甜,現點現煮,鮮美湯頭,搭配鮮肉、魚漿丸、蚵仔、高麗菜等。

招牌麻辣鍋更是食客到此必點的佳餚。

夜晚麻豆街上熱鬧的區域也不會過於繁華,保留了小城鎮樸質本色,蘊含著平凡無華的光芒。
最後回到池王府準備休息以迎接明日0600出發的單車巡禮57k挑戰賽。

生平第一次睡在廟裡,在王爺護佑下我一夜好眠,五點鐘一到大家準備起床。
薛大哥請人送來麻豆在地小吃碗粿王,讓大家有滿滿體力以迎接充滿挑戰的路線。

一大份碗粿及飲料,真是熱情的麻豆人,我們繳交的區區報名費那夠這樣的食宿招待呢?

參加單車活動第一件事就是報到,區區一百五十元報名費就能參與的單車活動,真是物超所值。

每位參與活動的車友都能得到一張活動紀念布條、檢錄點蓋印卡,參加者在時間內抵達終點時確認完程。

海埔池王府面積遼闊,平時空曠的廣場開始湧進四面八方前來參與的車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定要把愛車的氣打的飽飽才上路。

池王府廟廣場早就擠滿參加活動車友,大部份都是台南鄉親與在地車隊參與。
隨著車友陸續報到整個廣場擠滿了車友,誰說單車熱消退了呢?
(亞虎車隊)

會場中出現奇裝打扮的車友,吸睛效果十足。

麻豆區主任秘書到場說明活動舉辦目地:
為吸引單車族領略大台南市麻豆、下營與大內等區自然之美,同時推廣地方特色產業與單車安全騎乘觀念,期盼藉由長途單車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人來挑戰自我的體能之外,也能同時以單車漫遊南瀛的方式,親身來體認「南瀛田園之美」,有形無形幫助南瀛之觀光、休閒與地方特色產業活動的整體性發展。
最後鼓勵車友,歡迎大家騎完賽程別忘到麻豆街上走走…

活動主辦單位為臺南市麻豆區公所、台南縣單車發展協會。在主任致詞後薛大哥說明活動流程及注意事項。

活動路線由海埔池王廟前廣場出發→左轉南171線→左轉新生北路→右轉174線→下營(下營區農會)【第一檢錄點】→南174線→州子→右轉南57鄉道→右轉台1線→左轉南174線→六甲區公所【第二檢錄點】→右轉南165線→頭社→大內圖書館【第三檢錄點】→善化→台19甲線→溪尾【第四檢錄點】→台19甲線→麻善大橋→麻豆→麻豆區農會前廣場【終點】。

先是建葛格找到我,我又找到james(OPEN醬),平時三人各有工作營生,努力將參與的單車活動寫成單車遊記是我們的共同嚐好,透過上傳與版上遊記交流彼此學習。我欣羡他們二人生花妙筆的功力,james(OPEN醬)文筆美妙,變化多姿,更有驚人的耐力,日前一篇小折上武嶺遊記震驚四方。建葛格有寫作的才華,更有源源不絕的構想與文思,這些都是我望其項背的。

有眼尖的車友發現三人在此相遇,直說「三個很會騎車又會寫遊記的人相遇,乾脆在麻豆園(桃園)三結義好了」!

薛大哥出發前再次說明活動路線含蓋大台南市之『麻豆』、『下營』、『官田』、『六甲』、『大內』、『善化』等精緻農業區,全程都有交警及義工交管,請大家務以單車樂活漫遊方式來體驗『南瀛田園之美』。

倒數計時之後,期待已久的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曾文區農田單車巡禮挑戰正式展開。

0600一到騎行活動開始,每位車友通過巍峨富麗的牌樓,騎著單車迎向陽光出發,這是多麼美好一天的到臨。


農田單車巡禮活動計有57公里之遠,不限車種,凡年滿16歲就能參加,並於活動規定時間(06:00-10:00 共4小時)內騎完全程。

活動騎乘路線為一般道路,甚至於是產業道路,不是在地人一定要遵守道路指示,不然鐵定迷路。

南瀛的旭陽漸出,與漁塭對映真的好美麗。

麻豆海埔出發,經真理橋往下營區方向出發。

建葛格一路為我領騎解說景點,他一路陪騎,告訴我說得騎快點,因為他要趕回去拿金牌,遊記就交給我來寫!

騎上真理橋,遠眺真理大學…

真理大學於1882年成立,時名牛津學堂,歷經多次改名,最後於1999年定名為真理大學。(校部在新北市淡水真理街)。
後受少子化衝擊,台南校區於今年最後一次招生,原有的台南校區將轉型以研究和推廣教育為主。

建葛格說,原先雄偉的學生宿舍將改建成安養機構。

主辦單位在重要路口施行交通管制,其餘路段請遵守交通號誌及一般交通法規行進,切勿擅闖紅燈或違規騎乘。其實各個路口或地面都有清楚標示,只要慢騎找路,一定能完成騎程。

看到路旁養鵝場林立,我們來到台南市下營區。
下營有三寶,不是人蔘、貂皮、烏拉草,而是黑豆、白鵝、蠶桑等產品。
還有下營有名的燻茶鵝、鴨翅、雞腳、鴨腳、鵝胗、鵝肝、鴨舌、米血......等,都是遊客到訪下營一定要享用的名產。

下營是建葛格情傷之地,他仍熱心為遠到的我與OPEN醬領騎服務。

下營區位於臺南市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下營區最熱鬧市街就是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前。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為下營地區規模最大的廟宇,下營民眾俗稱為「大廟」。
「大廟」創立於明鄭時期的1661年,由鄭成功的部屬劉國軒將軍等發起建設,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後經多次改建香火逐漸鼎盛,已成為下營地區的民間信仰中心。

主辦單位歡迎十六歲以上之一般車友,總計有超過四百名車友報名。

下營區農會不止多角化經營,還自營加油站,每年舉辦蠶桑節、鵝肉節等活動,一舉打響下營農會名聲。

下營鵝肉有名,連分駐所門口都能看到鵝的雕像。

騎行約十公里,大會準備第一個檢錄點就到了。

建葛格不愧是下營區當地略孚眾望的車友,到處都有車友與他打招呼或合照,基層實力雄厚。

這次曾文區農田單車巡禮活動特色藉由單車漫遊南瀛的方式,騎訪大台南市『麻豆』、『下營』、『官田』、『六甲』、『大內』、『善化』等精緻農業區特色產業與美食。

來到下營區,一大早吃鵝肉就太補了,農會招待大家品嚐新鮮桑椹汁。

下營區最有名的是桑椹,桑葉可以養蠶,吐絲後製成絲被,二者相輔相成。

各檢錄點工作人員都由農會員工擔任,很快的送上飲水及新鮮特產。馬上蓋上第一個檢錄印章,代表我來過下營區,喝過桑椹汁。

下營區地處土壤肥沃的嘉南平原,養鵝、蠶桑、稻作、雜糧等產業均很發達,展示館外有各種特產指示牌,告訴遊客參觀蠶桑、白鵝、黑豆等特產的去向。

有點時間參觀下營遊客服務中心,展售吸溼透氣款式多樣的蠶絲衣,是下營區最受歡迎的人氣商品。

OPEN醬半夜就從彰化南下,常掛臉上的笑臉讓人感覺親切,能跟01遊記版上著名寫手同騎,非常有趣。

這部小折就是OPEN醬用來騎上武嶺的座車,一部簡單的小折居然能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我想除了愛騎車的意志力之外,我想就是一顆勇於挑戰自我的心。

下營區昔日也是糖廠鐵路必經重鎮,不再製糖之後運糖鐵路轉變成小公園。

接下來沿南174線往南57鄉道,經台1線直抵林鳳營(六甲區)。

據說OPEN醬還有一部登山車,只要不限定參加車種他一定騎小折。

OPEN醬腿力很好,我一路跟著他騎就對了。
一路上我向他請益遊記寫作心得,他總是很客氣的告訴我寫作的重點,彼此交換心得後就是我最滿盈的意外收獲。

騎過台一線少見的單車道,很少看到他拿相機出來拍攝。我想,高手就是不輕昜出手,只選真正能說出故事與入鏡的好照片。

騎越台一線後就將抵達六甲區。

因為我要拍的照片太多了,只能告訴OPEN醬說:「你慢慢騎,我會跟上的」。

六甲區位於台南市中北部,西為下營區、南臨官田區和大內區、北為柳營區等接壤,主要位於嘉南平原中心盛產稻米,是台南市主要的稻米出產地。

縱貫鐵路經過六甲區一望無際的稻田,形成一幅非常悠美的田園景象。

六甲區的發展可源自於明朝鄭氏治台時期,鄭成功的愛將陳永華帶著部分福建移民來此地開墾,陸續開墾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和七甲等不同面積的土地並以此為村名,日治時代以六甲為行政中心,下轄十二村里至今。

六甲區農會是大會第二檢錄點,當然又準備了在地好料招待車友。

品嚐美食前莫忘先蓋上檢錄章。

熱情的農會職員主動為車友服務,可以直接蓋章、奉茶或喝飲料。
六甲區農會準備了在地冰涼好喝的蜜茶待客,冰冰涼涼的蜜茶讓大家活力十足。

車友停好車馬上就會被美麗的農會小姐陽光般可愛笑容吸引。

台南著名「HHE」車隊結騎同行,南台灣陽光撤在她(他)們身上更顯耀眼!

情侶檔也能在輕騎踩踏中培養感情。

造型特別的六甲國小。

六甲區著名景點就是烏山頭水庫,再往下一站就是官田區!
官田鄉原名「官佃」,為鄭成功時代在此設營屯墾的官方田園,西元一九二○年日本總督府廢其人旁改為官田,台灣光復後改為「官田鄉」,台南縣市合併後成為官田區。

路旁排滿菱角攤,不要懷疑,就是官田到了。

沿路發現灌溉水道(門),來自烏山頭水庫的水,灌溉了嘉南平原十五萬餘公頃的土地。

官田鄉不止是陳前總統的故鄉,鄉內西庄及東庄是菱角生產最多的地方!

菱角農民在菱角園裡採收菱角。

從小荾角吃過不少,卻是第一次看到荾角本尊。

「官田」是典型的農業鄉,居民大都為務農,又以菱角的種植面積高達三百多公頃,年產量五千餘公噸,高居全台之冠,因而有「菱角的故鄉」之美譽。

「HHE」車隊可愛的車友,總是以可愛活潑動作吸引目光。

雖然素昧平生,能在官田菱角田合照就是一份難得的緣份。

官田區農會在此負責第三檢錄點。

蓋完章後照例品嚐美食。

官田農會準備了道地荾角冰待客。

每位車友都可以領到一碗好吃的菱角冰。

天氣熱,吃冰正是時候。

荾角冰裡真的有荾角,保証每一口都吃的到。

離開官田區之後進入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型,看到上、下坡指示牌代表山區路線到了。

沒有指示牌的路口地面上有噴漆指向,跟著騎就對了。

從南119線到頭社都是上上下下的山路,讓騎小折的我吃足苦頭。


路經嘉南、南寶高爾夫球場。

來到大內區頭社村的頭社平埔文化園區(頭社公廨)。
大內原為平埔族大武壟社的居住地,西拉雅族沿曾文溪進入此地,留下許多祭拜阿立祖的公廨。
清康熙年間,漢人稱此地為「內庄」,二戰後改設台南縣大內鄉,2010年12月25日改稱大內區。

傳統早期的頭社平埔文化園區有一些平埔族傳統茅草屋建築。

大內山區地勢略高,山區設有無線轉播塔。

大內秀才庄代表此地雖位於山區卻文風鼎盛,識字人才輩出。大內更是台灣第一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陳金鋒的故鄉。

來到大內區圖書館,這裡是第四個檢錄站。

大內區農會準備了新鮮酪梨牛奶,騎過重重山路,早上吃的碗粿早就消化完畢,酪梨牛奶真的好喝又有飽足感。

喝完酪梨牛奶「HHE」車隊又開始擺出可愛招牌動作。

有時我也要入鏡配合演出,真的太有趣了…

離開大內山區重返平地路線,來到善化區。
善化舊名灣裡,善化早於鄭成功時代即以半農半兵之開拓政策與先民在平埔族為交易商人漸集於此,逐漸發展成鄉街經濟中心。

台灣菸酒公司在台南設有善化和隆田兩家酒廠,位於官田鄉的隆田酒廠,以生產高梁酒和伏特加酒等烈酒為主,善化酒廠則以生產啤酒為主,又被稱為「善化啤酒廠」。

善化車站為方便運送製造啤酒原料設有鐵路穀倉。

OPEN醬與建葛格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在沒有交管的路口絕不搶紅燈。

以培育棒球國手著名的善化區,其實有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至今猶留存典雅的巴洛克建築。

老街中有座充滿傳奇的慶安宮,主祀媽祖與文昌帝君,也是考生請求庇祐考運的信仰中心。

來到善化區,離目的地麻豆只剩下六公里了。

善化國小少棒隊為南台灣重要的少棒隊之一,於一九九零年代曾二度代表中華民國,獲得LLB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
歷年來,善化國小培養了眾多棒球好手,對台灣棒球界貢獻良多。如謝長亨、陳金鋒、宋肇基、許竹見等,皆是出身善化國小少棒隊的名將。

善化國中校門口有「沈光文教學處遺址紀念碑」,因沈光文倡學有功,善化老街慶安宮將其神像入祀,與「五文昌」合祀。

此外善化地區尚有光文路、光文樓、文開橋,甚至有光文印刷廠、光文幼稚園,小鎮中瀰漫著對沈光文先賢的懷念。

善化區農會在此負責第五個檢錄點。

蓋完五個檢錄章,今日騎程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回程到麻豆「文旦嘉年華」的會場。

善化區農會準備了善化糖廠各種口味冰棒待客。

吃完冰棒騎上麻善大橋就能抵達賽程結束地-麻豆區。

騎在台19甲線最後一段路,心裡非常無奈,怎麼這樣好玩的路線在不知不覺中即將結束?

來到麻豆農會廣場,直接到區公所負責的鐵馬行檢錄處完成最後報到。

繳驗完五個檢錄章,查對完騎証書寄送地址無誤後,每位車友都能獲送紀念品,還有麻豆在地文旦二顆。

農會廣場上熱鬧的文旦嘉年華園遊會正展開。

主舞台上文旦促銷節目非常熱烈。

麻豆文旦今年遇到颱風提前採收,農會為促銷文旦使出渾身解數,單車活動自然也是其中一環。

碩大的文旦熱銷中,長相奇怪的文旦也一併登場展覽,奇形怪狀的外觀讓人眼界大開。

麻豆農會請來文旦小姐與三立電視當家主播代言。

最後打開紀念品袋,原來更多驚奇在裡面…

不止獲贈柚香風味清潔用品,我還得到這輩子第一次獲贈的「金牌」。雖然成色不是999.9,但麻豆人的熱情與誠意卻是千足成份。

完成挑戰之車友,獲頒池王府紀念金牌乙枚以茲鼓勵。「金牌」我受之有愧,獻給今日勞苦功高的幕後功臣!

用力騎參加『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產業文化活動』,認真騎完全程得到二顆麻豆在地「文旦」,還有意義重大的「池王府金牌」,真是好騎好玩…

最後市公所寄來完騎証書,上頭還是賴市長的落款,也為此次賽會有了完整結束。

五十七公里的田野單車漫騎騎完了!美好的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回我用體力及意志留下記錄,這二天「曾文區農田巡禮單車57k挑戰賽」是我生命中不可磨去的記憶。
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常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眾志成城的起心動念及建葛格力邀下,我們三人相約『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產業文化活動』曾文區農田巡禮單車57k挑戰賽中相約而騎。

為了完成約騎我前一天便趕到麻豆,以便參加第二天0600出發的單車活動。
因為麻豆市區腹地較小,主辦單位找到近郊海埔地區池王府協助舉辦活動,利用池王府廣大廟埕及設備完善的香客大樓讓遠到車友提早入住減去奔波之苦。

「王爺埔」,位於台南縣麻豆鎮海埔里,村民們追隨著數百年來,他們自唐山遷移來的先人的腳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作、養殖維生。
池王爺數百年來護衛、保祐這一群人們,庇祐村民身體健康,農作物能豐收,因而憨厚的村民也以最虔誠的信仰來回報池王爺,一生一世,代代延綿.....

雕樑畫棟的麻豆池王府,踏入巍峨的廟門廣場,廟門正面為「三川門」,與東西兩側鐘鼓樓門首,後殿為觀音殿。

海埔里是麻豆偏遠地區,卻建設一座大廟成為居民信仰中心,這裡還能WIFI無限上網,台灣真是科技島,連濱海廟埕都能上網,科技真是無遠拂屆呀。

為方便遠到車友參加,大會早在出發前一日搭起牌樓,明天0600車友在此一起鳴槍出發。

廣場石碑說明王爺埔由來:
三百多年前,麻豆原為濱海地帶,海埔庄位於海岸沙洲。先民來自福建省同安縣馬巷鎮,迎請池府千歲乙尊入境,神威顯赫,澤及八方。
在此同時,麻豆港北門嶼間的河道漂來一艘小樓船,船中神案上並排五尊代天府巡狩千歲爺,各庄漁民爭民爭迎奉祀,但眾意難決,於是祈求神明法駕,此時三王吳府千歲神威大顯,指定海埔為駐駕吉地,此地遂名為王爺埔。

當時海埔漁民財力有限,無法建大廟,於是搭起草寮供奉王爺,從此漁民收獲大增廟宇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底,麻豆迎香,南鯤鯓李、池、吳三府千歲均回鑾王爺埔與開基池王會駕。

歷經多次改建廟埕遺留陳年石柱舊建材,以追憶前人建廟之辛勞。

池王神顯地靈,如今廟宇堂皇,氣勢非凡,與兩代天府鼎足而三,而王爺埔集諸王造謁之賜,風采獨特,新南瀛勝景選拔特以海埔謁王並列「南瀛十勝」傳世。

住宿車友報到時間是1500,大家一直等到1530還是不見主辦人薛大哥現身?

終於薛大哥現身了,開始接受車友的入住報到。
薛大哥剛忙完騎行路線標示,又一路趕到海埔,等一下還要陪我們導引參觀麻豆景點。

接著麻豆農會科長陪我們到香客大樓入住,簡單的大通舖床位非常乾淨,讓我想起當年入伍的營區…

算算時間還有空檔,薛大哥還在等晚到車友,大家先逛逛池王府著名的軍史公園:
池王府為台灣首創與國防部合作建立軍史公園之廟宇,利用池王府廣大之廟埕,配合原有風景優美庭園,斥資興建軍史公園。(陸航輕型教練直昇機)

展示各軍種除役之武器軍備實物,包括F-5E戰鬥機、坦克車、防空飛彈....

雖然都是二戰及二線退役軍武,但保養維護的很用心,是一般民眾難得實際目睹三軍戰備武器陳列展。






1700一到薛大哥騎上公路車帶我們騎歷麻豆與「吃好料」…

來到麻豆中山路口,這裡是麻豆知名小吃---碗粿的大本營。
提到麻豆碗粿第一個聯想到就是「阿蘭碗粿」,薛大哥說:「阿蘭是給觀光客吃的,麻豆在地人都吃中央市場內的「碗粿助」。

從中山路到興中路,這條大馬路就是麻豆最熱鬧的市中心。一般來說只要開起麥當勞速食店的路,就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或市中心。

護濟宮歷史逾二百年,隱身在市街不起眼處,麻豆人直稱媽祖宮,始建於清乾隆46年,奉祀媽姐,已被文史單位認定為國家三級歷史建築古跡。

護濟宮古文物中最值一看的是吉祥圖騰木雕三腳蟾蜍。農會科長說,廟方在拜堂上方的兩隻三腳蟾蜍木雕,左邊一隻咬著如意,右邊則部分被鳥搶走,蟾蜍的腳在爭鬥中斷裂,卻仍舊緊抓著不放,象徵守住財富,財源滾進,是全台廟宇少見的創意木雕蟾蜍。

麻豆因其出產遠近馳名的文旦柚,自古以來就有「柚城」之名。由於麻豆擁有先天優質的地質與氣候,加上果農們世代相傳的管理經驗,因此具有獨特的細緻果肉與甘甜滋味,在家家戶戶門前都會種上幾棵。

文旦已是麻豆的代名詞,連區內幾所國小校名都與「文旦」相近,計有文正國小、培文國小。
總不能叫「文旦國小」吧?

歷經三百多年歲月的麻豆小鎮,曾經那麼的光鮮亮麗,經過時間的歷練,流下了許多的歷史文物、古蹟等。
薛大哥帶我們騎著單車好好的去探訪感受一下麻豆的歷史起源…

薛大哥問大家眼裡的麻豆是怎樣呢?來到「麻豆古海文化園區」就能話說從頭…
麻豆開發甚早,遠在荷蘭據台,稱此為「Mattau社」,為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

二百餘年前,麻豆原為一荒涼濱海地帶,麻豆港則為倒風內海東南方之岸港因得海運之便,隨著海盜、荷蘭人、與漢人移民,先後來到麻豆,經由港口輸出鹿皮、砂糖,等對外貿昜,也開啟麻豆與世界接軌的契機。

後因天然環境改變,麻豆港航道漸淤塞變成窪地,海岸線乃漸次西移,原本濱海之西拉雅平埔族社遂成為內陸地域。
後經文史人士爭取開挖舊遺跡,在水堀頭一帶重現碼頭遺舊跡,甚至於挖到馬骨遺骸及當年港區工作用品,足証當時麻豆港之繁華。

市政府將所有文物統一陳列在「倒風內海故事館」內典藏。

麻豆的開發年代甚早,至今仍保有豐富地方文化資產、風采迷人的人文史實與淳樸的民情風俗,在薛大哥帶領解說下我們收獲不少。

水堀頭遣址,大家在此合照,見証此行。

接著前往總爺藝文中心參觀…

總爺藝文中心的前身,是創建於1910年的「總爺糖廠」。縣府時期改建成木製招待所、磚造餐廳、社長宿舍等四棟歷史建築。


後將日式庭園與樟樹綠色隧道公告為縣定古蹟,後正名為「總爺藝文中心」全力經營在地藝文活動,成為糖廠轉型成功者。

時間接近七點,打開車燈返回麻豆市區。

華燈初上的麻豆與白天有截然不同風情。略事休息後於夜幕低垂時分回到市區,街頭一改白天車水馬龍景況。

來到車友開設的火鍋店享用晚餐。

麻豆車友真是熱情,每位住宿的車友都能享用豐盛火鍋,這是住宿者才能享有的待遇。

藥膳火鍋湯頭香甜,現點現煮,鮮美湯頭,搭配鮮肉、魚漿丸、蚵仔、高麗菜等。

招牌麻辣鍋更是食客到此必點的佳餚。

夜晚麻豆街上熱鬧的區域也不會過於繁華,保留了小城鎮樸質本色,蘊含著平凡無華的光芒。
最後回到池王府準備休息以迎接明日0600出發的單車巡禮57k挑戰賽。

生平第一次睡在廟裡,在王爺護佑下我一夜好眠,五點鐘一到大家準備起床。
薛大哥請人送來麻豆在地小吃碗粿王,讓大家有滿滿體力以迎接充滿挑戰的路線。

一大份碗粿及飲料,真是熱情的麻豆人,我們繳交的區區報名費那夠這樣的食宿招待呢?

參加單車活動第一件事就是報到,區區一百五十元報名費就能參與的單車活動,真是物超所值。

每位參與活動的車友都能得到一張活動紀念布條、檢錄點蓋印卡,參加者在時間內抵達終點時確認完程。

海埔池王府面積遼闊,平時空曠的廣場開始湧進四面八方前來參與的車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定要把愛車的氣打的飽飽才上路。

池王府廟廣場早就擠滿參加活動車友,大部份都是台南鄉親與在地車隊參與。
隨著車友陸續報到整個廣場擠滿了車友,誰說單車熱消退了呢?
(亞虎車隊)

會場中出現奇裝打扮的車友,吸睛效果十足。

麻豆區主任秘書到場說明活動舉辦目地:
為吸引單車族領略大台南市麻豆、下營與大內等區自然之美,同時推廣地方特色產業與單車安全騎乘觀念,期盼藉由長途單車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人來挑戰自我的體能之外,也能同時以單車漫遊南瀛的方式,親身來體認「南瀛田園之美」,有形無形幫助南瀛之觀光、休閒與地方特色產業活動的整體性發展。
最後鼓勵車友,歡迎大家騎完賽程別忘到麻豆街上走走…

活動主辦單位為臺南市麻豆區公所、台南縣單車發展協會。在主任致詞後薛大哥說明活動流程及注意事項。

活動路線由海埔池王廟前廣場出發→左轉南171線→左轉新生北路→右轉174線→下營(下營區農會)【第一檢錄點】→南174線→州子→右轉南57鄉道→右轉台1線→左轉南174線→六甲區公所【第二檢錄點】→右轉南165線→頭社→大內圖書館【第三檢錄點】→善化→台19甲線→溪尾【第四檢錄點】→台19甲線→麻善大橋→麻豆→麻豆區農會前廣場【終點】。

先是建葛格找到我,我又找到james(OPEN醬),平時三人各有工作營生,努力將參與的單車活動寫成單車遊記是我們的共同嚐好,透過上傳與版上遊記交流彼此學習。我欣羡他們二人生花妙筆的功力,james(OPEN醬)文筆美妙,變化多姿,更有驚人的耐力,日前一篇小折上武嶺遊記震驚四方。建葛格有寫作的才華,更有源源不絕的構想與文思,這些都是我望其項背的。

有眼尖的車友發現三人在此相遇,直說「三個很會騎車又會寫遊記的人相遇,乾脆在麻豆園(桃園)三結義好了」!

薛大哥出發前再次說明活動路線含蓋大台南市之『麻豆』、『下營』、『官田』、『六甲』、『大內』、『善化』等精緻農業區,全程都有交警及義工交管,請大家務以單車樂活漫遊方式來體驗『南瀛田園之美』。

倒數計時之後,期待已久的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曾文區農田單車巡禮挑戰正式展開。

0600一到騎行活動開始,每位車友通過巍峨富麗的牌樓,騎著單車迎向陽光出發,這是多麼美好一天的到臨。


農田單車巡禮活動計有57公里之遠,不限車種,凡年滿16歲就能參加,並於活動規定時間(06:00-10:00 共4小時)內騎完全程。

活動騎乘路線為一般道路,甚至於是產業道路,不是在地人一定要遵守道路指示,不然鐵定迷路。

南瀛的旭陽漸出,與漁塭對映真的好美麗。

麻豆海埔出發,經真理橋往下營區方向出發。

建葛格一路為我領騎解說景點,他一路陪騎,告訴我說得騎快點,因為他要趕回去拿金牌,遊記就交給我來寫!

騎上真理橋,遠眺真理大學…

真理大學於1882年成立,時名牛津學堂,歷經多次改名,最後於1999年定名為真理大學。(校部在新北市淡水真理街)。
後受少子化衝擊,台南校區於今年最後一次招生,原有的台南校區將轉型以研究和推廣教育為主。

建葛格說,原先雄偉的學生宿舍將改建成安養機構。

主辦單位在重要路口施行交通管制,其餘路段請遵守交通號誌及一般交通法規行進,切勿擅闖紅燈或違規騎乘。其實各個路口或地面都有清楚標示,只要慢騎找路,一定能完成騎程。

看到路旁養鵝場林立,我們來到台南市下營區。
下營有三寶,不是人蔘、貂皮、烏拉草,而是黑豆、白鵝、蠶桑等產品。
還有下營有名的燻茶鵝、鴨翅、雞腳、鴨腳、鵝胗、鵝肝、鴨舌、米血......等,都是遊客到訪下營一定要享用的名產。

下營是建葛格情傷之地,他仍熱心為遠到的我與OPEN醬領騎服務。

下營區位於臺南市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下營區最熱鬧市街就是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前。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為下營地區規模最大的廟宇,下營民眾俗稱為「大廟」。
「大廟」創立於明鄭時期的1661年,由鄭成功的部屬劉國軒將軍等發起建設,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後經多次改建香火逐漸鼎盛,已成為下營地區的民間信仰中心。

主辦單位歡迎十六歲以上之一般車友,總計有超過四百名車友報名。

下營區農會不止多角化經營,還自營加油站,每年舉辦蠶桑節、鵝肉節等活動,一舉打響下營農會名聲。

下營鵝肉有名,連分駐所門口都能看到鵝的雕像。

騎行約十公里,大會準備第一個檢錄點就到了。

建葛格不愧是下營區當地略孚眾望的車友,到處都有車友與他打招呼或合照,基層實力雄厚。

這次曾文區農田單車巡禮活動特色藉由單車漫遊南瀛的方式,騎訪大台南市『麻豆』、『下營』、『官田』、『六甲』、『大內』、『善化』等精緻農業區特色產業與美食。

來到下營區,一大早吃鵝肉就太補了,農會招待大家品嚐新鮮桑椹汁。

下營區最有名的是桑椹,桑葉可以養蠶,吐絲後製成絲被,二者相輔相成。

各檢錄點工作人員都由農會員工擔任,很快的送上飲水及新鮮特產。馬上蓋上第一個檢錄印章,代表我來過下營區,喝過桑椹汁。

下營區地處土壤肥沃的嘉南平原,養鵝、蠶桑、稻作、雜糧等產業均很發達,展示館外有各種特產指示牌,告訴遊客參觀蠶桑、白鵝、黑豆等特產的去向。

有點時間參觀下營遊客服務中心,展售吸溼透氣款式多樣的蠶絲衣,是下營區最受歡迎的人氣商品。

OPEN醬半夜就從彰化南下,常掛臉上的笑臉讓人感覺親切,能跟01遊記版上著名寫手同騎,非常有趣。

這部小折就是OPEN醬用來騎上武嶺的座車,一部簡單的小折居然能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我想除了愛騎車的意志力之外,我想就是一顆勇於挑戰自我的心。

下營區昔日也是糖廠鐵路必經重鎮,不再製糖之後運糖鐵路轉變成小公園。

接下來沿南174線往南57鄉道,經台1線直抵林鳳營(六甲區)。

據說OPEN醬還有一部登山車,只要不限定參加車種他一定騎小折。

OPEN醬腿力很好,我一路跟著他騎就對了。
一路上我向他請益遊記寫作心得,他總是很客氣的告訴我寫作的重點,彼此交換心得後就是我最滿盈的意外收獲。

騎過台一線少見的單車道,很少看到他拿相機出來拍攝。我想,高手就是不輕昜出手,只選真正能說出故事與入鏡的好照片。

騎越台一線後就將抵達六甲區。

因為我要拍的照片太多了,只能告訴OPEN醬說:「你慢慢騎,我會跟上的」。

六甲區位於台南市中北部,西為下營區、南臨官田區和大內區、北為柳營區等接壤,主要位於嘉南平原中心盛產稻米,是台南市主要的稻米出產地。

縱貫鐵路經過六甲區一望無際的稻田,形成一幅非常悠美的田園景象。

六甲區的發展可源自於明朝鄭氏治台時期,鄭成功的愛將陳永華帶著部分福建移民來此地開墾,陸續開墾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和七甲等不同面積的土地並以此為村名,日治時代以六甲為行政中心,下轄十二村里至今。

六甲區農會是大會第二檢錄點,當然又準備了在地好料招待車友。

品嚐美食前莫忘先蓋上檢錄章。

熱情的農會職員主動為車友服務,可以直接蓋章、奉茶或喝飲料。
六甲區農會準備了在地冰涼好喝的蜜茶待客,冰冰涼涼的蜜茶讓大家活力十足。

車友停好車馬上就會被美麗的農會小姐陽光般可愛笑容吸引。

台南著名「HHE」車隊結騎同行,南台灣陽光撤在她(他)們身上更顯耀眼!

情侶檔也能在輕騎踩踏中培養感情。

造型特別的六甲國小。

六甲區著名景點就是烏山頭水庫,再往下一站就是官田區!
官田鄉原名「官佃」,為鄭成功時代在此設營屯墾的官方田園,西元一九二○年日本總督府廢其人旁改為官田,台灣光復後改為「官田鄉」,台南縣市合併後成為官田區。

路旁排滿菱角攤,不要懷疑,就是官田到了。

沿路發現灌溉水道(門),來自烏山頭水庫的水,灌溉了嘉南平原十五萬餘公頃的土地。

官田鄉不止是陳前總統的故鄉,鄉內西庄及東庄是菱角生產最多的地方!

菱角農民在菱角園裡採收菱角。

從小荾角吃過不少,卻是第一次看到荾角本尊。

「官田」是典型的農業鄉,居民大都為務農,又以菱角的種植面積高達三百多公頃,年產量五千餘公噸,高居全台之冠,因而有「菱角的故鄉」之美譽。

「HHE」車隊可愛的車友,總是以可愛活潑動作吸引目光。

雖然素昧平生,能在官田菱角田合照就是一份難得的緣份。

官田區農會在此負責第三檢錄點。

蓋完章後照例品嚐美食。

官田農會準備了道地荾角冰待客。

每位車友都可以領到一碗好吃的菱角冰。

天氣熱,吃冰正是時候。

荾角冰裡真的有荾角,保証每一口都吃的到。

離開官田區之後進入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型,看到上、下坡指示牌代表山區路線到了。

沒有指示牌的路口地面上有噴漆指向,跟著騎就對了。

從南119線到頭社都是上上下下的山路,讓騎小折的我吃足苦頭。


路經嘉南、南寶高爾夫球場。

來到大內區頭社村的頭社平埔文化園區(頭社公廨)。
大內原為平埔族大武壟社的居住地,西拉雅族沿曾文溪進入此地,留下許多祭拜阿立祖的公廨。
清康熙年間,漢人稱此地為「內庄」,二戰後改設台南縣大內鄉,2010年12月25日改稱大內區。

傳統早期的頭社平埔文化園區有一些平埔族傳統茅草屋建築。

大內山區地勢略高,山區設有無線轉播塔。

大內秀才庄代表此地雖位於山區卻文風鼎盛,識字人才輩出。大內更是台灣第一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陳金鋒的故鄉。

來到大內區圖書館,這裡是第四個檢錄站。

大內區農會準備了新鮮酪梨牛奶,騎過重重山路,早上吃的碗粿早就消化完畢,酪梨牛奶真的好喝又有飽足感。

喝完酪梨牛奶「HHE」車隊又開始擺出可愛招牌動作。

有時我也要入鏡配合演出,真的太有趣了…

離開大內山區重返平地路線,來到善化區。
善化舊名灣裡,善化早於鄭成功時代即以半農半兵之開拓政策與先民在平埔族為交易商人漸集於此,逐漸發展成鄉街經濟中心。

台灣菸酒公司在台南設有善化和隆田兩家酒廠,位於官田鄉的隆田酒廠,以生產高梁酒和伏特加酒等烈酒為主,善化酒廠則以生產啤酒為主,又被稱為「善化啤酒廠」。

善化車站為方便運送製造啤酒原料設有鐵路穀倉。

OPEN醬與建葛格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在沒有交管的路口絕不搶紅燈。

以培育棒球國手著名的善化區,其實有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至今猶留存典雅的巴洛克建築。

老街中有座充滿傳奇的慶安宮,主祀媽祖與文昌帝君,也是考生請求庇祐考運的信仰中心。

來到善化區,離目的地麻豆只剩下六公里了。

善化國小少棒隊為南台灣重要的少棒隊之一,於一九九零年代曾二度代表中華民國,獲得LLB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
歷年來,善化國小培養了眾多棒球好手,對台灣棒球界貢獻良多。如謝長亨、陳金鋒、宋肇基、許竹見等,皆是出身善化國小少棒隊的名將。

善化國中校門口有「沈光文教學處遺址紀念碑」,因沈光文倡學有功,善化老街慶安宮將其神像入祀,與「五文昌」合祀。

此外善化地區尚有光文路、光文樓、文開橋,甚至有光文印刷廠、光文幼稚園,小鎮中瀰漫著對沈光文先賢的懷念。

善化區農會在此負責第五個檢錄點。

蓋完五個檢錄章,今日騎程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回程到麻豆「文旦嘉年華」的會場。

善化區農會準備了善化糖廠各種口味冰棒待客。

吃完冰棒騎上麻善大橋就能抵達賽程結束地-麻豆區。

騎在台19甲線最後一段路,心裡非常無奈,怎麼這樣好玩的路線在不知不覺中即將結束?

來到麻豆農會廣場,直接到區公所負責的鐵馬行檢錄處完成最後報到。

繳驗完五個檢錄章,查對完騎証書寄送地址無誤後,每位車友都能獲送紀念品,還有麻豆在地文旦二顆。

農會廣場上熱鬧的文旦嘉年華園遊會正展開。

主舞台上文旦促銷節目非常熱烈。

麻豆文旦今年遇到颱風提前採收,農會為促銷文旦使出渾身解數,單車活動自然也是其中一環。

碩大的文旦熱銷中,長相奇怪的文旦也一併登場展覽,奇形怪狀的外觀讓人眼界大開。

麻豆農會請來文旦小姐與三立電視當家主播代言。

最後打開紀念品袋,原來更多驚奇在裡面…

不止獲贈柚香風味清潔用品,我還得到這輩子第一次獲贈的「金牌」。雖然成色不是999.9,但麻豆人的熱情與誠意卻是千足成份。

完成挑戰之車友,獲頒池王府紀念金牌乙枚以茲鼓勵。「金牌」我受之有愧,獻給今日勞苦功高的幕後功臣!

用力騎參加『2012麻豆文旦嘉年華產業文化活動』,認真騎完全程得到二顆麻豆在地「文旦」,還有意義重大的「池王府金牌」,真是好騎好玩…

最後市公所寄來完騎証書,上頭還是賴市長的落款,也為此次賽會有了完整結束。

五十七公里的田野單車漫騎騎完了!美好的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回我用體力及意志留下記錄,這二天「曾文區農田巡禮單車57k挑戰賽」是我生命中不可磨去的記憶。
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感謝用力騎大大豐富又精彩的遊記!
想必你一定花了很大的心力與時間,才有這麼棒的遊記。
每次看你的遊記,都有一堆漂亮照片與詳盡文章介紹。
簡直不輸給旅遊書籍或電視節目,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
讓沒有去過現場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好像在現場一樣。
這次很難得,剛好你們三人(用力騎、Open將、建葛葛)同時參加麻豆文旦嘉年華,真是特別。
三位在01都是愛騎車又很會寫遊記的高手。
能夠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遊記中,也看到南部人的熱情與招待!
又看到了一些民俗歷史介紹,還有鄉土農產,退役軍事武器展覽......,真是一場豐富的單車旅遊!
而且這活動才收150元(住宿另加150元),卻有吃有喝又有紀念品.......,真是物超所值。
要給主辦單位與參加的人拍拍手!
最後,僅以小小的加上五分,做為一點支持與鼓勵!
讚!
想必你一定花了很大的心力與時間,才有這麼棒的遊記。
每次看你的遊記,都有一堆漂亮照片與詳盡文章介紹。
簡直不輸給旅遊書籍或電視節目,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
讓沒有去過現場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好像在現場一樣。
這次很難得,剛好你們三人(用力騎、Open將、建葛葛)同時參加麻豆文旦嘉年華,真是特別。
三位在01都是愛騎車又很會寫遊記的高手。
能夠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遊記中,也看到南部人的熱情與招待!
又看到了一些民俗歷史介紹,還有鄉土農產,退役軍事武器展覽......,真是一場豐富的單車旅遊!
而且這活動才收150元(住宿另加150元),卻有吃有喝又有紀念品.......,真是物超所值。
要給主辦單位與參加的人拍拍手!
最後,僅以小小的加上五分,做為一點支持與鼓勵!
讚!
在01版上看前輩的遊記分享有多久呢?? 算算也有幾年了,
最早是從東港尋情記開始的,那篇堪為01單車遊記經典不為過,
之後又陸續的看到前輩分享的諸多騎乘記錄後,套一句周星馳的電影台詞,
對韋大人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又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蒙前輩您不棄,這回能有幸與前輩同騎實在是小的榮幸,
希望下回南部再辦活動時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您學習,
謝謝前輩,5分奉上
最早是從東港尋情記開始的,那篇堪為01單車遊記經典不為過,
之後又陸續的看到前輩分享的諸多騎乘記錄後,套一句周星馳的電影台詞,
對韋大人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又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蒙前輩您不棄,這回能有幸與前輩同騎實在是小的榮幸,
希望下回南部再辦活動時能有更多的機會與您學習,
謝謝前輩,5分奉上
PeterChen88888 wrote:
感謝用力騎大大豐富又...(恕刪)
===============
謝謝你的支持與回應:
不知你有沒有騎單車,如果有,下次有機會一起騎車,我會告訴你更多「單車的故事」。
這次賽會辦的很好,沒有什麼人力與資源的公所,只靠一些熱心車友的幫忙就把四、五百人的活動辦的有聲有色,真的不容昜,代表麻豆人的團結向心十足。
再次感謝你的支持,我會再努力用力騎下去的!
到麻豆一遊我不止參加單車活動,我還把麻豆騎透透,到時寫成的遊記還請你指正哦…
謝謝你:
騎在單車的路上,有了你們這些好朋友一點都不孤單,那天與你及葛格同騎滿足了我對你們的想像,那真是很美的一天。
茁作寫的有點趕,所以並沒有很精彩,感謝你的包容。
到麻豆一遊我不止參加單車活動,我還把麻豆騎透透,到時寫成的遊記還請你指正哦…
騎在單車的路上,有了你們這些好朋友一點都不孤單,那天與你及葛格同騎滿足了我對你們的想像,那真是很美的一天。
茁作寫的有點趕,所以並沒有很精彩,感謝你的包容。
到麻豆一遊我不止參加單車活動,我還把麻豆騎透透,到時寫成的遊記還請你指正哦…
用力騎 wrote:感謝用力騎支持... 我是其中一位活動志工
在01遊記寫單車遊記...(恕刪)
薛大哥真的很用力在辦活動, 但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勵, 再次謝謝你們
fujida wrote:
感謝用力騎支持......(恕刪)
=============
你好:
不知你是否為帶我們吃火鍋、早餐(碗粿王)的那位帥哥?
這次賽會辦的很好,沒有什麼人力與資源的公所,只靠一些熱心車友的幫忙就把四、五百人的活動辦的有聲有色,真的不容昜,代表麻豆人的團結向心十足。
謝謝你們的用心,下次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參加…
到麻豆一遊我不止參加單車活動,我還把麻豆騎透透,到時寫成的遊記還請你指正哦…
感謝有您這麼熱心的紀錄~~我們非常慢車隊也参與其中活動~~真是有幸~~^^
非常慢車隊

非常慢車隊

非常偵探 wrote:
感謝有您這麼熱心的紀...(恕刪)
===================
你好:
我一路都發現貴車隊車友出現,因為你們有非常特別的車衣,背面寫著「非常慢車隊」讓人想不看見都很難…
台南有非常愛騎車的車友,跟屏東不相上下,希望有機會再見到你們。
謝謝你的回文,感謝中…
結合節令的單車活動,又認識了幾個景點



1515151515



1515151515
引用自: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294640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